2023北京马术盛典将于2023年4月16日在北京丽思卡尔顿酒店举办。
盛典上的重要环节之一是为支持协会发展马术事业而进行的义卖、义拍活动。此活动由北京马协各位会长、副会长发起,自愿向协会捐赠珍贵礼品,在现场进行义卖、义拍,相关款项列入协会专项资金进行使用和管理。义拍环节由现场嘉宾、会员竞价购得。
《北京马术协会关于年度马术事业发展专项义卖捐赠品征集的通知》自发出以来收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迄今已陆续收到众多爱马人士的艺术品馈赠。
2023年3月27日,知名雕塑家刘东明老师携其为本次盛典捐赠的青铜雕塑《阿拉伯马》来到北京市马术运动协会秘书处办公室,并与协会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
捐赠品名称:《阿拉伯马》
类别:工艺品
材质:青铜铸造
捐赠者:刘东明
版数:50件
版号:2/50
创作时间:2022年
刘东明,1985年出生于河北省涿州市,毕业于河北大学工艺美术学院雕塑专业,中国高校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保定雕塑学会会员,中国当代雕塑艺术研究院创作员,北京腾轩雕塑艺术有限公司艺术总监。曾多次参加内蒙古自治区政府重点雕塑工程;主创内蒙古康巴什婚庆公园大型雕塑群《鄂尔多斯婚礼》《单于行猎》;内蒙古康巴什高铁站《鄂尔多斯婚礼-迎宾》;主持设计河北省高碑店112师《英勇胜利浮雕》。
本次刘东明先生带来的作品《阿拉伯马》属于架上雕塑,是体量较小的雕塑。而先前他完成的作品中包含很多大型的偏工程类的雕塑。但刘东明说任何一个雕塑的过程基本都是相似的,都可以概括为概念到定型,最后再到成品。《阿拉伯马》大致分为了四步:
第1步,设计雕塑文稿,制作概念稿。
第2步,制作雕塑定稿泥塑阶段,塑形深入刻画。完成泥塑之后进行翻制玻璃钢模型。
第3步,进行铸造环节,首先进行翻模出蜡型,然后喷砂支壳做外模,最后铸造浇铸。
第4步,铸造完成后进行铜着色,用火枪烤热铜雕塑达到100度左右,进行化学药水着色。最后达到作品理想的颜色。
正是经历了如此精心细致的制作,这个作品才能呈现出如今的精美绝伦。
聊到刘东明老师的艺术生涯与马的渊源,他总是觉得一切都仿佛命中注定、水到渠成。
起初他对马不是特别了解,也接触不多。直到他开始爱他的雕塑工作。当时他来北京的第一份雕塑工作就是做马,他还记得一开始是蒙古马,至此他与马冥冥之中缔交了缘分,他陆续总接到很多关于马的雕塑项目。在后续与马与雕塑的接触中,他对马的喜爱与日俱增,同时也越来越喜欢做马,甚至后期对其他人物等形象兴趣减少,对雕塑马情有独钟。
至于《阿拉伯马》,它于2022年完成,是属于刘东明老师的系列“范”中的作品。这个系列中的第一件作品是《汗血宝马》,是刘东明老师在2019年完成的。在这个系列中刘老师希望他能把世界名马全都诠释一遍。同时,刘东明老师的下一个系列“暖”仍然选择了马作为主要形象,用马这种动物来诠释人类社会包括友情、爱情在内的诸多情感。例如现在完成的作品《春晖》用大马与小马的互动表达父与子之间的情感状态等等。
刘东明老师认为,同样是描绘马,雕塑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多维。雕塑通常具有独特的张力和美感,最大的特点是三维效果和体量感,这能让观者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感受。而同时,这也是雕塑作品最难实现的部分。刘东明说他在完成作品时会先选择一个主视角,在此基础上其他各个角度也都需要照顾到。在完成《阿拉伯马》这个作品的过程中,刘东明还参考了很多相关的照片和资料,同时也需要去马场真正地接触和感受阿拉伯马的形体和气质。在刘东明看来,脑海中留下的印象和背住的内容都是固化的、概念的,想要写实、生动,近乎完美呈现出阿拉伯马的结构和运动规律就需要不断地参考和接触。
谈到阿拉伯马,刘东明老师认为它无疑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马种之一,以速度,耐力,美丽而广受赞誉,被誉为“行走的艺术品”。创作时把头高高扬起,彰显高贵的气质,纤细优美的体型,挺拔的四肢,阿拉伯马高贵的气质深深打动了他。
为了更好的让观者通过作品感受到阿拉伯马的魅力,在呈现作品时刘东明选择了慢走状态下的马,翘起来的尾巴又自然下垂,鬃毛也柔和地贴附于脖颈,呈现出虚实结合、行云流水的美。同时他也十分注重细节之处的处理,在整个作品基本完成后,他还使用丙烯颜料为马的眼睛增补了些许红色,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刘东明老师希望他的作品可以让观者了解阿拉伯马,让更多人喜欢阿拉伯马的高贵气质,同时领略到它独特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