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公布2023年可授予运动员技术等级称号赛事名录的通知

【转自北京市体育竞赛管理和国际交流中心】
体竞字〔2023〕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体育行政部门,有关直属单位,有关全国性体育社会组织,有关体育院校:

为进一步加大运动员技术等级公开力度,现将2023年可授予运动员技术等级称号的全国、省级、体院赛事名录予以公布。有关要求如下:

一、未列入可授予等级称号赛事名录的全国、省级、体院比赛不得授予等级称号。

二、赛事名录中未明确组别的赛事,除速度滑冰、短道速滑、射击、射箭、场地自行车(计时项目)、举重、田径、游泳等有成绩标准的项目外,仅最高组别可授予等级称号。

三、因竞赛规程规则、竞赛组织等原因造成等级称号授予问题,情节严重的,体育总局将取消该赛事4年以内列入赛事名录资格。

四、赛事名录原则上不得调整。因《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修订等原因,确需调整或增补赛事的,须报体育总局核准。第一届学生(青年)运动会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另行通知。

五、足球项目可授予运动员技术等级称号赛事活动公开工作由中国足球协会单独组织。登山项目可授予运动员技术等级称号的活动实施“一活动一备案”。

六、请各省(区、市)体育行政部门按照体育总局关于公开运动员技术等级称号赛事名录工作要求,做好本省(区、市)可授予运动员技术等级称号赛事的信息公开工作,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七、可授予三级运动员的地市级赛事名录公开工作,由各省(区、市)体育行政部门自行组织。

附件:1.2023年运动员技术等级赛事名录(全国比赛).pdf

2.2023年运动员技术等级赛事名录(省级比赛).pdf

3.2023年运动员技术等级赛事名录(体院比赛).pdf
体育总局办公厅
2023年2月9日
原文链接:https://www.bjcac.org.cn/a/detail/11897

北京市体育局关于印发2023年北京市体育工作要点的通知

【转自北京市体育局】
京体办字〔2023〕17号
各区体育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事业局、燕山体育运动中心,市体育局各直属单位、机关各处室:

现将《2023年北京市体育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工作,认真贯彻落实。
北京市体育局
2023年2月13日
  (此件公开发布)

2023年北京市体育工作要点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首都体育工作意义重大。全市体育系统要贯彻落实全市工作总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坚持“五子”联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体育强国建设、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

  一、持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把全市体育系统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

落实市委提出的五个“牢牢把握”要求,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持续推动体育系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开展宣讲、讲党课、专题研讨、专题培训等活动,进一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党章修正案等重要文件,把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对体育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一体学习。通过学习,深刻领会过去五年工作和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领会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深刻领会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要求,深刻领会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扛起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更加奋发有为地做好首都体育工作,努力在体育强国建设新征程上一马当先、走在前列。

  二、加快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好满足群众体育健身需求

进一步加大健身设施建设力度,落实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办好体育领域重要民生实事,创建10个全民健身示范街道和体育特色乡镇,改扩建10个体育公园,新建70处足球、篮球等体育健身活动场所,新建或更新3000件室外健身器材。常态化开展室外健身器材“一键报修”和室外体育场地设施巡检工作。进一步丰富群众赛事活动供给,办好全民健身体育节、北京市体育大会、“和谐杯”乒乓球赛等品牌赛事活动,继续打造帆船、卡丁车、攀岩、滑板、飞盘、露营、桨板等户外潮流项目赛事,广泛组织健康走跑、骑行、广场舞等群众参与度高的赛事活动。持续完善“安心体育行动”平台,落实赛事活动安全指引,确保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安全有序开展。加强优秀传统体育项目的保护、推广和创新,宣传传统体育项目文化,积极开展龙舟、空竹、风筝、武术、健身气功等项目赛事活动。进一步扩大全民健身组织覆盖面,构建更加科学完善的社会体育组织体系,鼓励社区群众自发性健身组织建设,培育一批融入社区的体育俱乐部和运动协会,开展星级健身团队评定和监督检查,增强团队自身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大全民健身宣传力度,广泛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和技能,传承中华优秀体育文化,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不断提高全民健康理念和健身意识。进一步加强科学健身指导,组织多种形式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交流展示、项目推广等活动,深化体医融合,试点开展运动促进健康示范项目,建设好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

  三、深入推进科学训练备战,持续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

瞄准巴黎奥运会、杭州亚运会和粤港澳全运会备战参赛,完成好巴黎奥运会资格赛任务,力争重点运动员尽快获得奥运会席位。做好杭州亚运会的组织参赛工作,力争更多运动员和教练员入选代表团并抢占主力位置,在亚运会上取得优异运动成绩。提高科学化训练水平,加强复合型训练团队建设,加强教练员引进力度,吸引国内外优秀教练员和专家来京执教。深入开展教练员培训工作,提升教练员执教能力,定期举办各级各类科学训练培训班和研讨会。将体能训练作为两运备战督导核查的重要内容,建立体能训练数据库。加大科研、医疗等支持力度,构建多学科、跨部门的体育科技协同创新平台,为运动员科学训练提供全方位保障。持续打造能征善战、作风优良的北京队,加强运动员队伍建设,逐步推动专业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组织实施“选星计划”,为国家培养输送更多优秀竞技体育人才,提升为国争光能力。坚持思想建队、政治建队、作风建队、文化建队,加强教练员和运动员队伍思想建设,提升教练员和运动员队伍理论水平及文化素养,强化运动队祖国至上和为国争光意识。狠抓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工作,进一步加强赛风赛纪教育和管理,不断扩大反兴奋剂宣传教育覆盖面,加强管理和监督检查,确保赛风赛纪和兴奋剂问题“零出现”。积极推动跳伞、棋类等非奥项目发展,提高训练服务保障能力,持续提升科学化训练水平,确保运动成绩始终处于全国前列。

  四、持续深化体教融合,不断厚植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基础

抓好体教融合各项措施落实,修订青少年运动员注册管理办法,制定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库管理办法、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建设指导意见、体育传统特色学校管理办法等政策。不断扩宽后备人才培养渠道和方式,大力推动市区联办、市校合办、协会共办运动队,设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训练基地,指导各项目建设训练营,广泛吸引国内外有潜力青少年参与专业化体育训练。抓好青少年赛事,积极备战广西学青会,筹办“奔跑吧·少年”主题健身活动,继续办好U系列冠军赛、体育传统校比赛、青少年锦标赛等赛事。加强青少年体育人才队伍建设,组织举办全市青少年体育管理干部培训班,选派优秀教练员、体育教师、相关管理人员参加国家级培训。

  五、加快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首都“两区”建设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全力服务体育行业复工复产,推进体育健身场所和体育运动项目经营单位开放运营,保障规模以上企业和重点企业复工达产。完善重点企业走访调研机制和政企银对接机制,畅通融资渠道,加大金融扶持力度。深入落实促进体育消费政策措施,加快推动各项重点项目和重点任务,策划举办第四届“8·8北京体育消费节”,认真筹办服贸会体育服务专题展、文化旅游区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鼓励市场化体育展会在京举办。征集评选体育旅游精品项目,联合开展京张全季体育旅游嘉年华系列活动,持续推动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突出体育彩票品牌价值,持续强化公信力建设,深化游戏品种运营和销售渠道结构调整,努力提升销售规模。助力冬奥遗产开发利用,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通过统筹职业赛事、群众体育活动、商旅文体融合等资源,支持冬奥场馆四季运营和健康发展,形成体育产业新的增长点。推动智慧体育建设,引导体育场馆智能升级,建设健身地图平台,积极创造体育领域数字化应用场景,加快体育数字化发展。进一步加强体育服务规范管理,提高校外体育培训机构监管效能,落实单用途预付卡管理条例,推进预付消费规范治理,保障消费者和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开展年度体育消费调查和体育产业统计,准确把握体育消费发展趋势。强化体育项目经营安全监管,持续推进体育企业二级标准化建设,加强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检查评估,进一步健全体育场所安全生产地方标准建设。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深化年行动,持续组织开展危险化学品专项治理,推进高危项目及体育培训机构安全责任险工作,加强隐患排查和风险管控,坚决防范和遏制体育项目经营单位发生重特大事故。

  六、用好冬奥遗产,持续推动冰雪运动发展

扎实开展米兰冬奥会备战,加大与国家队共建力度,落实与体育总局冬运中心共建合作框架协议,全面推进车橇项目高效共建、可持续发展,为国家队输送更多优秀人才。持续给予专项保障,积极引进具备冬奥夺金、冲金及具有潜力的优秀运动员。做好冰球项目备战工作,持续打造北京冰球名片,力争更多男子冰球和女子冰球运动员入围国家队。巩固花样滑冰、短道速滑、速度滑冰、冰壶等重点项目,实行一项一策、一人一案,着力培养重点运动员。进一步普及大众冰雪运动,精心举办市民快乐冰雪季系列赛事活动,组织大众冰雪北京公开赛、冰雪主题运动打卡等赛事活动,办好“1025动生活”等专题节目,持续宣传冰雪运动知识,吸引带动更多群众参与冰雪运动。深入开展校园冰雪运动,举办北京市第二届冬季运动会,筹办青少年冬季项目锦标赛、U系列赛事,组织中小学生校际冰球联赛、青少年冰球俱乐部联赛。进一步加强冬季项目后备人才培养,加强市级、区级青少年冬季项目运动队建设,建立优秀青少年运动员选拔、训练、输送机制,夯实冬季项目竞技后备人才基础。

  七、统筹推进重大赛事筹办,服务首都国际交往中心建设

办好中国网球公开赛、北京马拉松等品牌赛事,提升办赛水平,进一步扩大赛事影响力。积极申办举办国际赛历赛事,充分利用冬奥场馆,举办国际雪联单板及自由式滑雪大跳台世界杯等赛事,加快推进2023—2024赛季国际雪橇联合会雪橇世界杯、2023—2024赛季国际雪联高山滑雪世界杯速降及回转比赛、2023—2024赛季国际雪车联合会雪车世界杯、2023—2024赛季国际滑联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等国际冰雪赛事申办工作,力争更多国际重点赛事落户北京,进一步展现“双奥之城”的魅力。积极推进国际游泳交流中心建设,继续加强与国际体育组织沟通合作。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高水平国际商业赛事和国际群众赛事,支持单项协会开展群众品牌赛事,打造国际山地徒步大会、国际风筝节、国际帆船赛、马术公开赛等品牌赛事,进一步完善赛事体系、丰富赛事类型,更好满足群众观看高水平赛事需求。严格落实赛事安全监管责任,建立赛事安全监管联动机制,强化赛事活动事中事后监管,确保赛事安全有序举办。继续加强裁判员队伍建设,做好裁判员年度注册,完成裁判员年度培训计划,指导市级单项体育运动协会推进裁委会成立、改选工作。

  八、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提升“三大球”发展水平

全力推动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建设,深入落实30条整改措施,研究出台青少年足球发展、球员升学保障、场地建设、协会组织建设等方面支持文件和规划措施,进一步完善足球发展制度。加快构建北京足球青训体系,规划建设一个集驻训、竞赛、教育功能于一体的国家级青训基地。加强城市足球赛事体系建设,推动“百队杯”“希望杯”“京少联赛”等市级青少年赛事提质升级,扩大“足协杯”“社区杯”等社会足球赛事影响力。提高“三大球”竞技水平,组建多个年龄段队伍,定期开展选拔集训,整合体育传统学校和职业俱乐部的人才资源,逐步构建北京“三大球”青训体系。引导职业俱乐部健康发展,支持俱乐部打好职业联赛。加快推进“三大球”青训基地建设前期工作,力争2023年开工。

  九、坚持依法行政,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自觉接受市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市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市政协委员提案。加大依法行政力度,完善执法检查程序,强化执法责任,推进合法性审核工作,形成良好法治工作氛围。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推动体育类培训机构和体育赛事活动举办单位“6+4”一体化综合监管体系建设。精简和规范政务服务事项,简化办事流程,推行办事事项告知承诺制。推出2项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纳入北京市第五批告知承诺审批事项清单,同步更新办事指南,积极完成第三批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2.0拆解和配置工作。推进电子证照应用,进一步加大数据共享力度,着力破解制约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瓶颈问题。强化绩效管理和预算管理,坚决落实厉行节约要求,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和效益性。加强重点事项督查和绩效检查,确保按时优质完成年度任务。积极践行“接诉即办”“吹哨报到”,压实各级工作责任,优化工作方式方法,进一步提升群众合理诉求的解决率、满意率。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体育事业发展,根据全市要求及时优化、认真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突出科学、精准、高效,更好回应市民群众关切,促进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恢复。

  十、突出政治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深入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把体育系统党组织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看北京首先要从政治上看”的要求落实到体育系统党建和业务工作中,不折不扣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严格落实意识形态领域责任,做好意识形态领域风险研判、处置工作,加强体育领域阵地建设,切实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和政治安全。持续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实施细则、市委贯彻落实办法,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四风”问题。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开展“以案为鉴、以案促改”警示教育,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继续组织对直属单位巡察,抓好巡察问题整改。持续开展巡视问题和经济责任审计问题整改,着力推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抓好党组织换届选举,认真落实组织生活制度,做好发展对象、新党员培训,推动基层党支部书记培训全覆盖。坚持以党建带群建,统筹推进统战、工会、共青团、妇女等工作,持续提升体育系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原文链接:http://tyj.beijing.gov.cn/bjsports/zfxxgk_/tzgg40/326033938/index.html

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

【转自北京市体育竞赛管理和国际交流中心官网】
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2〕10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领导小组、指挥部),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各成员单位: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因时因势优化完善防控措施,积极应对全球多轮疫情流行的冲击,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11月10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听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汇报,研究部署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为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精神,抓好疫情防控和优化调整措施的实施,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提高政治站位,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当前,新冠病毒仍在持续变异,全球疫情仍处于流行态势,国内新发疫情不断出现。我国是人口大国,脆弱人群数量多,地区发展不平衡,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一些地区的疫情还有一定规模。受病毒变异和冬春季气候因素影响,疫情传播范围和规模有可能进一步扩大,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复杂,必须保持战略定力,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要适应病毒快速传播特点,以快制快,采取更为坚决、果断的措施,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集中力量打好重点地区疫情歼灭战。各地各部门要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定不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坚定不移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优化调整防控措施不是放松防控,更不是放开、“躺平”,而是适应疫情防控新形势和新冠病毒变异的新特点,坚持既定的防控策略和方针,进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二、落实党中央部署,积极稳妥抓好防控措施的优化调整

党中央对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作出重要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各地各部门要不折不扣把各项优化措施落实到位。

(一)对密切接触者,将“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管理措施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1、2、3、5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1、3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

(二)及时准确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三)将高风险区外溢人员“7天集中隔离”调整为“7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在居家隔离第1、3、5、7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

(四)将风险区由“高、中、低”三类调整为“高、低”两类,最大限度减少管控人员。原则上将感染者居住地以及活动频繁且疫情传播风险较高的工作地和活动地等区域划定为高风险区,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不得随意扩大;高风险区所在县(市、区、旗)的其他地区划定为低风险区。高风险区连续5天未发现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符合解封条件的高风险区要及时解封。

(五)对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由“7天集中隔离或7天居家隔离”调整为“5天居家健康监测”,期间赋码管理,第1、3、5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非必要不外出,确需外出的不前往人员密集公共场所、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六)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确定的范围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开展核酸检测,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只在感染来源和传播链条不清、社区传播时间较长等疫情底数不清时开展。制定规范核酸检测的具体实施办法,重申和细化有关要求,纠正“一天两检”、“一天三检”等不科学做法。

(七)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并将登机前48小时内2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调整为登机前48小时内1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八)对于入境重要商务人员、体育团组等,“点对点”转运至免隔离闭环管理区(“闭环泡泡”),开展商务、训练、比赛等活动,期间赋码管理,不可离开管理区。中方人员进入管理区前需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完成工作后根据风险大小采取相应的隔离管理或健康监测措施。

(九)明确入境人员阳性判定标准为核酸检测Ct值<35,对解除集中隔离时核酸检测Ct值35—40的人员进行风险评估,如为既往感染,居家隔离期间“三天两检”、赋码管理、不得外出。

(十)对入境人员,将“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入境人员在第一入境点完成隔离后,目的地不得重复隔离。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1、2、3、5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1、3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

(十一)加强医疗资源建设。制定分级分类诊疗方案、不同临床严重程度感染者入院标准、各类医疗机构发生疫情和医务人员感染处置方案,做好医务人员全员培训。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准备,增加救治资源。

(十二)有序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制定加快推进疫苗接种的方案,加快提高疫苗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特别是老年人群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加快开展具有广谱保护作用的单价或多价疫苗研发,依法依规推进审批。

(十三)加快新冠肺炎治疗相关药物储备。做好供应储备,满足患者用药需求,尤其是重症高风险和老年患者治疗需求。重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做好有效中医药方药的储备。加强急救药品和医疗设备的储备。

(十四)强化重点机构、重点人群保护。摸清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患者、孕产妇、血液透析患者等群体底数,制定健康安全保障方案。优化对养老院、精神专科医院、福利院等脆弱人群集中场所的管理。

(十五)落实“四早”要求,减少疫情规模和处置时间。各地要进一步健全疫情多渠道监测预警和多点触发机制,面向跨省流动人员开展“落地检”,发现感染者依法及时报告,第一时间做好流调和风险人员管控,严格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避免战线扩大、时间延长,决不能等待观望、各行其是。

(十六)加大“一刀切”、层层加码问题整治力度。地方党委和政府要落实属地责任,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防控政策,严禁随意封校停课、停工停产、未经批准阻断交通、随意采取“静默”管理、随意封控、长时间不解封、随意停诊等各类层层加码行为,加大通报、公开曝光力度,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严肃追责。发挥各级整治层层加码问题工作专班作用,高效做好举报线索收集转办,督促地方及时整改到位。卫生健康委、疾控局、教育部、交通运输部等各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对行业系统的督促指导,加大典型案例曝光力度,切实起到震慑作用。

(十七)加强封控隔离人员服务保障。各地要建立生活物资保障工作专班,及时制定完善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封闭小区配送、区域联保联供等预案,做好重要民生商品储备。全面摸排社区常住人口基础信息,掌握空巢独居老年人、困境儿童、孕产妇、基础病患者等重点人员情况,建立重点人员清单、疫情期间需求清单。优化封闭区域终端配送,明确生活物资供应专门力量,在小区内划出固定接收点,打通配送“最后一米”。指导社区与医疗机构、药房等建立直通热线,小区配备专车,做好服务衔接,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和急危重症抢救制度,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拒诊,保障居民治疗、用药等需求。做好封控隔离人员心理疏导,加大对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的关心帮助力度,解决好人民群众实际困难。

(十八)优化校园疫情防控措施。完善校地协同机制,联防联控加强校园疫情应急处置保障,优先安排校园转运隔离、核酸检测、流调溯源、环境消毒、生活物资保障等工作,提升学校疫情应急处置能力,支持学校以快制快处置疫情。各地各校要严格执行国家和教育部门防控措施,坚决落实科学精准防控要求,不得加码管控。教育部和各省级、地市级教育部门牵头成立工作专班,逐一排查校园随意封控、封控时间过长、长时间不开展线下教学、生活保障跟不上、师生员工家属管控要求不一致等突出问题并督促整改,整治防控不力和过度防疫问题。各级教育部门设立投诉平台和热线电话,及时受理、转办和回应,建立“接诉即办”机制,健全问题快速反应和解决反馈机制,及时推动解决师生急难愁盼问题。

(十九)落实企业和工业园区防控措施。各地联防联控机制要成立专班,摸清辖区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企业和工业园区底数,“一企一策”“一园一策”制定疫情防控处置预案。落实企业和工业园区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建立从企业、园区管理层到车间班组、一线职工的疫情防控全员责任体系,细化全环节、全流程疫情防控台账。严格返岗人员涉疫风险核查,确认健康后方可返岗。加强对关键岗位、关键工序员工的生活、防疫和轮岗备岗保障,完善第三方外包人员管理办法,严格社会面人员出入管理。发生疫情期间,要全力保障物流通畅,不得擅自要求事关产业链全局和涉及民生保供的重点企业停工停产,落实好“白名单”制度。

(二十)分类有序做好滞留人员疏解。发生疫情的地方要及时精准划定风险区域,对不在高风险区的外地人员,评估风险后允许其离开,避免发生滞留,返程途中做好防护。发生较多人员滞留的地方,要专门制定疏解方案,出发地与目的地加强信息沟通和协作配合,在有效防止疫情外溢的前提下稳妥安排,交通运输、民航、国铁等单位要积极给予交通运力保障。目的地要增强大局意识,不得拒绝接受滞留人员返回,并按照要求落实好返回人员防控措施,既要避免疫情外溢,也不得加码管控。

三、强化风险防范,把应对风险隐患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各地各部门要坚持底线思维,突出问题导向,做好优化调整措施实施中的有序工作衔接,把握关键环节,做好相关风险防范应对,确保疫情风险总体可控。

(一)关于风险人员管控。各地要严格做好集中隔离点的管理,避免隔离点交叉感染。指导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人员在居家隔离期间严格落实有关要求,一旦检出阳性,开展传播风险研判并追踪管理相关风险人员,防止疫情外溢;不具备居家隔离条件者仍实行集中隔离。要加强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作业期间的闭环管理和个人防护,避免工作期间感染。指导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居家健康监测期间严格落实有关要求,一旦检出阳性,立即开展传播风险研判并追踪管理相关风险人员,防止疫情外溢。

(二)关于风险区域划定。各地在疫情发生后,要及时划定高风险区并对外发布。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高风险区,在疫情传播风险不明确或存在广泛社区传播的情况下,可适度扩大高风险区划定范围。

(三)关于外防输入措施的调整。各地要做好集中隔离资源储备,规范设置集中隔离点并严格实施管理。加强入境人员居家隔离期间的规范管理。对免隔离闭环管理区(“闭环泡泡”)内外方和中方人员严格落实闭环管理、个人防护、核酸检测等要求,严防“破环”。对核酸检测Ct值35—40的入境人员予以进一步甄别,24小时后再完成一次核酸检测,如核酸检测Ct值<35,立即转运至定点医院或方舱医院隔离治疗;如核酸检测Ct值≥35,一般为既往感染,居家隔离期间“三天两检”、赋码管理、不得外出。

四、加强优化调整工作的组织保障

落实好优化调整防控措施,要突出抓好政策解读、培训指导和责任落实,进一步凝聚全社会共识,避免和消除对措施优化调整的误读,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坚决守住不发生大规模疫情的底线。

(一)加强宣传引导和政策解读。加强对优化调整政策的解读,强调继续坚持我国疫情防控总策略总方针,引导全社会充分认识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进一步优化防控措施是为了防控更加科学精准,决不能造成放松疫情防控,甚至放开、“躺平”的误读。引导客观认识我国防控政策措施的优化调整是基于病毒变异的特点,既是科学的更是必要的,争取广大群众和基层一线工作人员的理解和支持,筑牢群防群控基础。加强舆情监测,及时回应群众关切。

(二)加强工作指导和各级培训。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切实担负起责任,加强对本行业本领域优化调整工作的指导,完善配套政策,督促各项措施落实。各地要准确把握政策要义,进行全面部署,细化具体工作要求,深入开展面向各级防控工作人员的培训,通过组织培训,推动提升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各级联防联控机制、基层防控一线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三)加强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明确责任分工,结合实际周密组织实施,加强政策培训、力量统筹和物资保障,有力有序推进防控措施优化调整,不折不扣落实各项任务。要充分认识抗疫斗争的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强化责任担当,增强斗争本领,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全力做好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服务保障,切实满足疫情处置期间群众基本生活需求,保障看病就医等基本民生服务,尽力维护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做好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坚决打赢常态化疫情防控攻坚战。要坚持底线思维,突出问题导向,既要反对不负责任的态度,不能落实不到位,造成防控风险放大,又要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纠正简单化、“一刀切”、层层加码等做法,把优化调整的措施抓扎实,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实际行动体现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良好成效。
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
(国家卫生健康委代章)
2022年11月11日
原文链接:https://www.bjcac.org.cn/a/detail/11349

首次的意义| 北京市第十六届运动会马术(障碍)比赛第一个比赛日结束

作为奥运会项目之一的马术(场地障碍)比赛一直以来都是国际化与高品质的象征,是现代体育项目的代名词。这一次,在万众瞩目下,马术(场地障碍)比赛一改往日作为表演项目而是正式成为竞赛项目第一次出现在市级运动会的现场,在北京市第十六届运动会成功亮相,这华丽的呈现和完美的落地承载着无数人的心血和努力,也记录着马术运动的发展和变革。

本次第十六届运动会马术(障碍)比赛是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北京市体育局、北京市体育总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联合承办,由北京市体育竞赛管理和国际交流中心及北京市马术运动协会共同协办。比赛在北京天星调良国际马术俱乐部举办,无论从规格和规模上都是高标准高配置,为了确保每一个环节的顺利进行和保障马福利的严格要求,北京马术协会在赛前进行了深入的裁判会和技术会,岗位职责高于一切的办赛风格也是深耕在北京马术协会的责任和使命。

作为赛事全新的突破,全程的图片和视频直播也是一大亮点,让越来越多的人可以了解马术运动,喜爱马术运动,从而参与马术运动。

第一个比赛日五个级别的角逐已经尘埃落定,让我们来细数荣誉花落谁家。
首先进行的青少年竞技组场地障碍50CM级别一轮贴时赛中,来自海淀区代表队的选手莫瀞瑜策骑马匹Drongo斩获冠军。同样是来自海淀区代表队的选手陈怡涵策骑马匹小公子获得亚军。丰台区代表队的选手谢伯岚策骑马匹船长收获季军。

上图为北京马术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陈彻先生(左一),北京市体育局副局长 石风华女士(中间),北京市体育局青少年体育处 副处长 朱宏女士(右一)为获奖骑手颁奖
紧接着的比赛是青少年竞技组场地障碍100CM级别一轮+即时附加赛中,经过激烈角逐,海淀区代表队的方美雯策骑马匹GAGA摘得桂冠。来自朝阳区代表队的选手陈芊诺策骑马CELESTE赛妞收获亚军。季军则是来自东城区代表队的选手李一墨策骑马匹EStelle1IIIZ。

上图为北京马术协会常务副会长 王爱军女士(左一),北京市体育局副局长 石风华女士(中间),海淀区体育局重竞技体校校长 李海先生(右一)为获奖骑手颁奖

 
而在青少年竞技组场地障碍110CM级别一轮+即时附加赛中,海淀区代表队的选手孙瑞睿以优异的成绩包揽冠亚军,策骑马匹分别为VEERLE DEVAUXELLESDH Z和IMBLUE。来自经开区代表队的选手彭梓瑄策骑马匹摩卡获得季军。

上图为海淀区马术队总教练 董飞先生(左一),北京市体育局青少年体育处 副处长 朱宏女士(中间),北京马术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陈彻先生(右一)为获奖骑手颁奖

 
再接再厉的孙瑞睿在青少年竞技组场地障碍80CM级别一轮+即时附加赛中,继续包揽前两名,分别是策骑马匹JILL夺得冠军,以及策骑马匹Happy SOLIER获得亚军。丰台区代表队的选手纪思琪策骑马匹镜衣卫收获季军。

上图为北京市体育竞赛管理和国际交流中心副主任,尹保树先生(左一),北京马术协会常务副会长 王爱军女士(中间),国际级裁判,市运会裁判长满振维先生(右一)为获奖骑手颁奖

 
最后进行的青少年竞技组场地障碍90CM级别团体组一轮争时赛中,大兴区代表队拔得头筹,东城区代表队位列第二,在个人频频出成绩的海淀区代表队将第三收获囊中。

上图为大兴区体育运动学校校长,李明先生(左一),北京马术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陈彻先生(中间),北京马术协会副秘书长 曹京先生(右一)为获奖团体颁奖

 
来自海淀区的孙瑞睿表现的格外引人注目,包揽了两个级别的前两名,赛后自信的她也接受了媒体记者的采访,她表示日常教练的严格训练以及和马伙伴的配合是她出成绩的精髓,伴随毫不掩饰的骄傲的笑容,董飞教练开心的表示:“我一点儿都不意外。”阳光下看着充满朝气比拼的孩子,每一个轻松的微笑都是日积月累不断精进自己的印证。

 
人马平安的第一个比赛日结束,湛蓝的天空开始下雨,我们把所有的美好、收获、喜悦和感动都留在了赛场,等待着第二个比赛日的到来。